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定向正骨五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原理
作者:1    发布于:2023-02-01 08:44:27    文字:【】【】【
摘要:定向正骨五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原理

定向正骨五步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的原理

一、冲击波震动推间盘回缩

患者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挺胸收腹使腰椎顺势前弯,两肩保持平衡,双上肢伸直沿躯体两侧向头顶上方呈“V”形举起,手掌朝内相对。助手位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者双腕关节内缘下(围 绕内、外关穴位处),准备用力向正上方牵拉。治疗者坐千患者腰后方,右手拇指略屈曲呈虎爪"状朝向掌心,拇指尖贴紧患者皮肤,按压在椎间盘左后突出相对应的上下腰椎棘突与横突交汇点、神经根或硬膜襄受压相平行的椎间隙处,其他4指略分开伸直按压并固定在椎间盘突出相水平对应的右侧腰部,右手掌腕关节部紧贴在右大腿内侧股直肌和股内侧肌中央支力点处,左上肢紧紧搂抱患者椎间盘突出水平以上的腹部带脉经络感传线上,双大腿内侧夹紧两侧臀部将其向下后固定。

上述程序准备完毕后,治疗者嘱患者向后伸展腰并放松挺腹部,当感觉到伸腰挺腹已经开始向后运动曲度最佳的瞬间,左手拇指尖,在左大腿内侧推动右手腕关节联合加速加力千左手拇指尖的同时,左手拇指尖突然集全身力噩,迅猛略向内稍上按压推动脊 突旁侧韧带内缘向外移位,指尖横行势直接猛力冲击椎间隙,使瞬 间(约0. 3 ~O. 5s)产生的冲击波( 指推力和挤压力约达100~ 150kg),直接冲击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病灶,同时嘱助手,完成上提患者椎间盘突出以上肢体重量,治疗者同时完成右上肢固定并上 提椎间盘突出以上肢体重量和患者自身腰、下肢重量自动下拉的手法效应,这种上提下拉中间推的定向汇合力,几乎是在瞬间同步完成的(图 1-12) 。病灶椎间隙在上提下拉力作用时增宽, 使髓核内负压升高,同时拇指推力震动冲击椎间盘,促使椎间盘向负压区回缩,从而使突出物与神经根空间获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右后腰椎间盘突出时,治疗者则用左手拇指尖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时,多用右手拇指尖推棘突中间的间隙或推症状较重侧,其他程序手法相同。上述整个治疗手法过程同样是一气呵成,时间约0. 3~0. 5s,每31次。在没有助手条件下,治疗者手法程度同上,其疗效基本相同。

要点:上提下拉中间推,瞬间合力超百斤,冲击髓核向后退。

二、激发经络感传

在测定标准经络线后,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挺胸收腹使腰椎顺势前弯,两肩持平,双上肢伸直沿躯体两侧向头顶上方举起,手掌相对。助手位于患者胸前,双手紧握患者双腕关节内缘下(围绕内、外关穴位处),准备向上牵拉。治疗者坐于患者身后,右手拇指尖分别按压在患者腰祗关节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感传线上,左上 肢搂抱患者下腹部带脉经络感传线上(两侧骼睹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上缘),将其向下后固定。上述程序准备完毕后,助手即可逐渐加力(40~45kg),将患者腰祗椎以上的肢体缓缓向上拉起,同时治疗者左上肢用力(40~43kg)向下按压骨盆固定(使祗椎以下肢体不被拉起并阻抗腰后推力过度向前,维护腰椎在上提下压垂直力的作用下使椎间隙增宽,同时也可激活带脉经络的显性感传效应),右手拇指和示指沿经络感传线,自腰祗关节两侧用力C40 ~ 43kg)向上 均匀缓缓推移,当推移滑动到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或感酸、麻、痛、胀点时,可适当加力C40~ 49kg)。在推过这些异常点后,逐渐减力到40kg以下。至第1腰椎与第12胸椎交界处时停止。 上述整个手法过程是一气呵成,时间约10s 左右,每3日治疗1次。在没有助手的条件下,治疗者手法操作程序同上,其疗效基本相同。

三、松解享缩组织

完成上述治疗后,在患者脊柱棘突中线的督脉至横突足太阳膀胱经感传线的范围内,应用深拨浅揉等按摩手法,自下而上地沿脊神经分布区域和各层不同组织的走向与排列,松解腰祗至胸段 的挛缩组织。该手法每 3 日进行 1 次,每次 1~2min(图 1-13)

四、消除腰推异帝旋转与错位

在完成上述治疗后,嘱患者取侧卧位,腰椎旋转方向朝上,双下肢伸直。治疗者位千患者背后,依据X线片所示和手感体表定 位,把左上肢肘关节以上内侧支撑在左胸腹壁上,同侧肩关节于腋

窝相互夹紧固定,将左手拇指尖按压在腰椎旋转的对侧,右上肢肘关节以上内侧支撑在右侧胸腹壁上,同侧肩关节与腋窝也相互夹紧固定,右手示指和拇指分别按压在旋转腰椎棘突的右侧和下一腰椎棘突的左侧。在助手向足底方向用力(拉力约为患者自身体重的50%)左侧。牵引双下肢的同时,术者在自身胸腹气力推动下,左拇指尖用力(15~20kg)向内上拨压滑动,右示指和拇指相互交夹用力Cl5~20kg)促使旋转歪斜的棘突重新上下排列整齐,恢复正 常角度,达到腰椎旋转消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软组织水肿消退和神经刺激症状减轻的目的。在没有助手的条件下,操作者可用左上肢抱住患者臀部与双下肢结合部,利用操作者本身的胸腹左侧外旋力,尽力向患者足底方向用力牵拉,右手操作方法不变,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根据患者不同的腰椎旋转与错位方 向,变换侧卧位置,操作者也要同时变换左右手方位,操作方法同 上,这样起到的效果也基本相同。

五、矫正眷柱倒凸

在完成上述治疗后,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旋转相对获得整复,各腰椎间隙及周围软组织也相对得到松解,为有效矫正脊柱侧凸创造了条件。此时嘱患者取侧卧位,脊柱凸侧朝下,同侧下肢屈膝向 上挤压腹部,第 1 助手或患者用双手将其屈曲的下肢固定,以免从腰后矫正脊柱时过度向前推动;第 2 助手双手握紧患者脊柱凹侧伸直的下肢踝关节,向足底方向用力牵引,牵引力大小以患者躯体不被拉动为宜。治疗者位于患者背后,在两位助手用力的同时,左手扶按患者脊柱凹侧肩胸前部,将其固定;右手拇指和示指尖端挤压夹紧脊柱两侧,沿脊柱凸侧的椎体横突外缘,自腰祗关节距中线旁开 1cm 处用力 (30~50kg) 均匀地向上按压推动。当推移滑行到侧凸最高点或椎间盘突出处时,要逐渐向凹侧或突出方向适当 加力,离开时缓慢减力,连续推压到第 4~5 胸椎横突外缘时停止手法。嘱患者仰卧千硬板床上休息 2h 以上。每 3 日治疗 1 次,每 次约ls左右。在仰卧期间,尽量少翻身或侧卧,必要时可临时伸屈双下肢以减轻久卧产生的不适感。在治疗和康复期间,行走或坐式等活动中,需要用弹力腰围固定腰椎,尽量避免过度侧弯运动和猛烈咳嗽、喷嗖等,以巩固矫正效果。在没有助手时,治疗者可用左上肢和手指沿患者左下肢腹股沟前后部紧紧旋抱住,在右手矫正脊柱侧凸时,同步像尽力拉弓一样向前后牵引拉动,换左手矫正对侧时,其手法程序相同,疗效也基本相同。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单靠手指尖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随时巧妙地利用操作者自身胸腹部和腿部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加强手臂、手指的爆发力,这一点需要在较长的临床实践中去体会手法的技巧。增强手指的支撑力, 般需要3个月以上的艰苦专业锻炼,才能完成快速矫正腰椎的力量。完成手指正骨力的基本标志,是用双手十指尖着地,能圆满完成5次以上的俯卧撑活动。应用这样超强力量的手指去定 向正骨,常常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近几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将以上五步操作过程简化为二步法,其疗效也同样是满意的。二步法不需助手,就是把以上五步法中的第 步冲击椎间盘回缩法直接与第五部矫正脊柱侧凸法连贯起来进行。实践证明在瞬间手法操作过程中,助手反应速度往往慢于治疗者的手法动作,每当治疗者关键手法即将结束时,助手手法才能迟缓地开始起动,这种一快 慢不同步的时间差现象对整体治疗起不到协助作用,因此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其疗效也不会降低,因此可以考虑不用助手。但必须坚持操作者手指用力最大的区域,始终是在患者病灶点或疼痛点进行的,特别是第五步,无论椎间盘突向何方,患者侧卧时必须坚持疼痛的下肢朝上体位,如果是双下肢都疼痛,应该是最严重的朝上。患者始终用双手搂抱健侧下肢膝关节屈曲向内上挤压腹部,操作者同时用上肢抱紧患者的患腿腹股沟以下的大腿根部,用最大力量向后牵拉,另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尖同时夹紧第1砾椎棘突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络线用最大力量向上推滑至第23胸椎,在整个推滑过程中,不能停顿,要一气呵成,除拇指和示指屈曲,指尖夹紧推滑棘突两侧外,其他3指均伸直,按压在皮肤上起推滑稳固作用,拇指、示指尖当推滑到脊椎侧凸旋转或间盘突出极点部位时,就要快速从多个角度定向加力,使各关节脊椎棘突向腰胸中央(督脉经络线)移动,促使其矫正,恢复到生理性曲线和正常间隙宽度。在以上手法 操作结束后,操作者用伸直的右手或左手掌托住患者矫正的腰部,护送平卧在硬板床上,再用双手握住患者两腿踝关节,向足后方牵拉一下伸直的下肢和脊椎,嘱其仰式平卧休息2h以上,促使脊椎 固定修复,侧凸旋转消失或好转。

如果遇到腰椎间盘突出伴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可在以上手 法后,增加手指肛内激活马尾神经术,其操作过程如下:嘱患者侧卧屈曲抱紧双下肢,显露肛门,操作者右手示指戴橡胶指套后外涂肥皂或液体石蜡油,左手掌按压在患者祗尾椎外侧皮肤,右手示指插入肛内最上端,掌侧朝向尾椎,与外侧左手掌水平相对应,内外同步略向上叩击祗椎管及两侧脊神经根处,连续叩击3~5次后结束,然后平卧2h以上,每3天治疗1次,(隔天1次),每31个疗程后休息l周,多在1个疗程内见效。临床实践证明,这种“敲山震虎”促使马尾神经苏醒复活的疗法,已经使7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大小便失禁患者康复了5例,但必须掌握手指在肛内定向准确,叩击适量,禁用抓、拧、挑等暴力手法,严防直肠穿孔造成腹腔感染等医源性事故。

选自胡进江(脊柱关节定向正骨疗法)

浏览 (961)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1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会员登录
登录账号:
登录密码:
验证代码:
您好,您已登录
您有条新到站内短信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脊柱诊疗技术网   京ICP备1502282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