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时间
当前时间:
定向正骨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效应
作者:1    发布于:2023-02-01 08:37:39    文字:【】【】【
摘要:定向正骨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效应

定向正骨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手法效应

一、推间盘特点与冲击震动作用

腰椎具有椎体大、横断面呈横位肾形、椎体前面略高千后面的特点。临床上需要来自相应方向一定量的力,才能起到正骨作用。腰椎间盘同样具有前厚后薄的特点,纤维环排列是成同心围绕性环层,每一环层的纤维与其邻层纤维的斜行方向相反,交叉成角。髓核位于其间呈黏胶样物质,由黏多糖和胶原纤维组成,一般成人含水最在 80%左右,所有髓核几乎不在纤维环中央而是偏后,而 椎体的后纵韧带无论在宽度还是强度上都不如前纵韧带,尤其是 后纵韧带两侧更为薄弱,该处软组织长期受挤压而血流量减少,弹性保护功能下降,加重椎间隙变窄,是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的主要原因之 。临床治疗利用上提下拉中间推的物理反作用力,多方位汇聚到一点的定向正骨暴发冲击力,使其在瞬间产生同步的速度加力效应,当力达到 100kg 以上时,就会产生冲击波去震动已经锁定的目标(病灶突出区),促使椎间隙突然快速增宽,髓核内负压升高,从后方向前方在椎间隙内传导的强大动态冲击力,推动着髓核向前回缩滑行,从而使突出的髓核所引起的周围受压组织与神经根相互空间获得改善,使腰腿痛、麻木、酸胀、乏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缓解。

二、定向激发经络调控作用

中医认为经络是主宰全身气血运行、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反馈系统。 经络失去调控作用是疾病形成的原因,而疾病的痊愈则是经络调控作用的结果。 在多年对多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比较中,体会到定向定位激发经络线感传,促其恢复调控作用,比单纯针刺穴位、理疗或牵引的效果明显,与宁异其穴,不能离其经的经络理论相吻合。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足小趾,沿足跟外侧上行膝、臀部,自腰祗夹脊柱至顶上。 本经腰段病变表现腰以下至足疼痛似折如裂,甚者脊柱反张。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脊柱侧凸旋转,也恰恰符合了“不通则痛”和“走上极端即离整体”的中医辨证理论。 当代经络研究证实,人体经络互吻联网,具有很多复杂的潜在功能,静态时仅有 5%~10%是显性的,而 90%~95%是隐性的,还没有被激活利用,其功能则成为潜在的。 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功能,都具有一套行使其激活的特殊装置,它们在体内相互转化、互相制约地网络结合,主要包括中枢、脏腑和躯体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常常隐藏着非常错综复杂的分节性关联。 在患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凸旋转时,病灶及周围组织因失度不平衡产生的刺激信号,通过经络感传,使中枢建立起病理反射来沟通许多功能装置。 临床上利用手法产生的定向力,连续刺激腰椎周围病变区的经络感传线,诱发的信息可将经络感传系统激活,促其从隐性的静态转化为显性的动态,充分活化体内的潜在功能及装置,从整体上重新把握各组织消长适度,从全局上调控各组织平衡,消除过度极端的组织异位,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康复。

 

三、手法松解作用

解剖和体检证实,凡腰椎间盘突出者,其腰椎生理前凸多消失;凡突出位于神经根内侧者,腰椎多向患侧凸起;突出位于神经根外侧者,腰椎多向健侧凸起。而脊柱旋转则多偏向侧凸的对侧。 有些医学家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伴脊柱侧凸的病因病理研究发现,脊柱凹侧和旋转对侧软组织挛缩也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加重,就会使脊柱侧凸旋转的角度不断增大。凹侧的软组织挛缩程度也同步增高,形成的牵拉性张力也增大。这种牵拉性张力恰如弓上的弦,随着侧凸旋转加重和凹侧软组织挛缩加重,弓弦效应” (bowstringeffect) 也就大,椎间 盘等组织承受的歪斜压力和旋转挤推力也加大,症状则越重,形成恶性循环。在手法定向增宽椎间隙、促使椎间盘修复、矫正脊柱侧凸和旋转之前,应对椎间盘突出和椎体旋转的对侧,即脊柱弯凹侧部位的不同层次的挛缩组织进行深拨浅揉的手法松解疏散,顺应性地(沿肌肉筋膜延伸方向)将病变处及周围的腰方肌、竖脊肌和多裂肌等软组织松解,同时利用向心性推拿滑动定向手法,提高对侧较松弛的软组织收缩力,消除局限性水肿。这样既能有效地消除弓弦效应,也能及时消除组织的水肿和刺激反应,使腰椎两侧软组织牵拉性张力重新恢复到平衡状态,为有效地治疗椎间盘突出、 矫正脊柱侧凸和旋转创造了条件,建立稳固的维护腰椎正常曲度和角度的自我保护效应。松解软组织法则;肉按中间,筋挑两头。 肌肉疼痛从痛点中央向四周海浪式按摩,肌腌损伤应用定向反向 力挑松两头,挑硬不挑软,从内向外挑,从下向上挑。这样多能当时显效,而且安全。

四、腰肌锻炼的必要性

腰椎两侧软组织松解后,脊柱侧凸旋转在手法矫正治疗25~ 30天时,多数患者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此时软组织虽获得松解,但其固定和维护脊柱的功能尚不稳定,需要进行 50 天以上的伸腰、弯腰等多种姿势的腰背肌和腹肌锻炼,促使脊柱两侧腰背和腹肌的肌力同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患者在进行上述软组织锻炼或坐、站、走时,早期应用宽 15~20cm 的弹力腰围固定脊柱,保护腰椎矫正后在承受自身重量负荷时的稳定性,防止复发。腰围 般间断使用3个月左右,应避免长期依赖腰围,防止腰背肌萎缩。卧床休息时禁止应用腰围,避免持久围腰造成的双下肢供血不足和肌肉缺血性萎缩及无力。

 

五、手法力学效应

根据腰椎生物力学测定显示,腰椎侧凸时原发性曲线的曲率是最大的。材料力学提示,曲率与应力成正比,故腰椎的最大受力应分布在侧凸最明显处。因此,在腰椎侧凸旋转负重受压时,凸点处的椎间盘承受的应力最大,在超代偿的挤压旋转推动作用下,纤维环就会突然破裂,髓核顺势沿破裂处突出,刺激神经,形成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椎间盘突出后常表现定向、定位性腰腿痛,同时又会加重脊柱侧凸与旋转,出现相互牵拉性痛、麻、胀等综合体征。因此,在治疗方式上应使患者取侧卧位,脊柱凹侧向上,用力牵拉凹侧下肢,同时加力屈曲凸侧下肢,当手指定向按压力推行至椎间盘突出的间隙或凸侧处时,随着着力点接近、到达和离开这些病变处时,要逐渐向突出间隙、凹侧和旋转对侧方向加力和减力。以充分聚集多种治疗功能于一点一线,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突出刺激和侧凸旋转的畸形效应,尽快地恢复其生理形态和功能。椎间盘突出处和脊柱侧凸的基底部的椎间隙是相对狭窄的,这种前后宽窄不均的椎间隙,是导致腰椎歪斜、躯体畸形的重要原因。治疗时用力牵拉腰椎凹侧下肢和松解各层软组织,既可造成椎间内负压,促使椎间盘在负压吸引作用下回 缩,又可矫正侧凸与旋转,同时也促使椎间隙获得两侧等宽平衡的效应。

选自胡进江(脊柱关节定向正骨疗法)

 

 

浏览 (403)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1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会员登录
登录账号:
登录密码:
验证代码:
您好,您已登录
您有条新到站内短信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脊柱诊疗技术网   京ICP备15022829号-3